第九届西南论坛暨第二届澜湄合作智库论坛举办专家学者探讨进入成长期后澜湄合作的建设路径

期次:第1270期       查看:43



  本报讯(记者 王崴)9月26日至27日,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与澜湄合作”为主题的第九届西南论坛暨第二届澜湄合作智库论坛在大理大学召开。来自中国、新加坡、缅甸、柬埔寨、泰国、老挝等国内外数十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共襄论坛,深入研讨、谋划良策、贡献智慧。论坛由云南大学、大理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联合举办。
  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黄毅,大理州副州长李平,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杨林,大理大学党委书记段林,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郭良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云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泽宇主持。
  黄毅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东盟关系历久弥新,面对变化万千的国际形势,中国同东盟可以进一步深化双边合作关系,并充分发挥云南毗邻东南亚的地缘优势,从明确云南在澜湄合作中的定位,提高云南对澜湄合作机制建设的参与,发挥云南对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的作用等方面不断强化云南服务国家战略的主动性和重要性。
  杨林在致辞中强调,西南论坛作为践行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学术盛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杨林表示,目前,云南大学正在从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打造优势学科、构建人才高地、增进国际多校合作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服务我国边疆治理、周边外交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建设。
  受论坛邀请,缅甸农业部综合司原司长吴丁图乌、南京大学南海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朱锋、国家财政部国际财经研究中心周强武、云南大学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刘稚、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高级研究员余虹,分别围绕主题发表了 《经济走廊与澜湄发展走廊》 《中美在东南亚的战略竞争与中国的周边外交》《中美贸易战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澜湄合作:进展与趋势》《“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南亚》的主旨演讲。
  本届西南论坛是在正值中国-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也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的关键年份的背景下召开的。本届论坛响应新时期的时代主题,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出发,重点对中国-东盟合作的新方向,进入成长期后澜湄合作的建设路径进行深入探讨,能够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为打造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先试,提供重要的学术参考和实际影响。
  在9月26日下午和27日的分组讨论中,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原主任朱成虎,南京大学南海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朱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Lye Liang Fook,中国前驻缅甸、泰国特命全权大使管木,云南大学缅甸研究院院长李晨阳,柬埔寨皇家科学院秘书长Yang Peou,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高级研究员余虹,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魏志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所长刘卿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与新型周边关系”“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的澜湄合作”“经济走廊与澜湄发展走廊”等多项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以从周边先行先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出理论和策略参考。
  西南论坛由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联合创办于2010年,每年举办一次。每届的议题均是国家战略推进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近年来,西南论坛加强了与云南省相关州市的合作,以期为当地的发展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既是西南论坛不断走向深入的需要,也是云南大学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积极服务地方发展的创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