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主办首届东南亚国别与区域研究学术研讨会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别与区域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期次:第1279期       查看:228


  5月24日至25日,第一届东南亚国别与区域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和云南大学主办,云南大学缅甸研究院和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来自国内数十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余名专家、学者、研究生出席本次会议。
  开幕式上,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分委员主任委员姜景奎教授,云南大学副校长兼缅甸研究院院长李晨阳分别致辞。他们认为,非通用语种在国别与区域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次会议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全国高校非通用语种教师国别与区域研究能力,建立高校间非通用语教学与国别区域研究学术共同体。
  主旨演讲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信息工程大学、云南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围绕国别与区域研究的理论、方法、经验及体会等作了发言。北京大学张锡镇教授表示此次论坛主题新颖,国际关系领域和外语教学领域的结合议题一直为前人忽视。当前目前国别政治研究较为薄弱,且大多数成果集中于国际关系和地区研究领域。要鼓励一批中青年学者转移方向,调整分工,造就一大批国别通,组织力量产出国别专著,区域国别研究学者要练好历史、理论、方法和国别语言四项基本功;北京大学杨保筠教授强调不了解各时期各国历史如何形成,不利于进行正常的交流和研究。东南亚不同族群和生存发展条件是形成不同国家类型的主因,因而研究东南亚离不开实地考察,要带着问题考察并掌握研究地区的非通用语言,使更多人了解研究议题;厦门大学范宏伟教授提出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的使命:入境问俗、入国问禁、扩大认知,并回顾历史上的我国东南亚研究成就(分工协调、尊重学术规律、团结学术力量、给研究留有时间和空间)和提出研究作品的产出注意事项;云南大学李晨阳研究员强调在非通用语研究向国别、地区研究转型时要求要树立转型意识,认清当前研究中的问题,去除研究中的“中国式思维”困境,培养研究跨学科新视角,练就新理论和实践新技能;云南大学刘稚教授从区域和国别研究方法论入手,强调区域国别研究归属于国际问题研究,有多学科、跨学科性质,要有多学科视角,并区分好研究重点,以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经济学、民族学、边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视角,采取综合研究方法去分析国别政治和地区研究议题。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专家学者围绕东南亚历史、文化、社会的变迁,当代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东盟或东南亚地区合作机制研究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随着我国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政府、智库、高校高度重视国别与区域研究,第一届东南亚国别与区域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积极关照了新的时代主题。研讨会期间,还举行了云南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成果推介活动,并发布了由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主编的《云大地区研究》 集刊(第一期)。
  周边外交研究中心